关于我们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中心在长颌鲚与短颌鲚物种地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25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21
核心提示: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院重点实验室杨健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利用耳石微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手段交叉优势,对长颌鲚与短颌鲚的物种分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耳石中锶钙“指纹”特征,区分了长江流域鄱阳湖、洞庭湖、长江口等水域采集的长颌鲚和短颌鲚个体及其生境履历,在此基础上,对上述个体标本开展了线粒体系统进化分析及核基因微卫星群体遗传分析。
  作为“长江三鲜”之首,刀鲚的资源保护一直备受关注。长江流域刀鲚资源组成复杂,除长颌鲚外,还分布有短颌鲚种群。两者皆有溯河洄游和淡水定居的生态表型的相似性,给刀鲚资源的精准保护带来了困难。虽然目前认为两者均为刀鲚,但除了在形态(上颌骨长度、耳石形态等)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外,两者生境履历特征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长颌鲚与短颌鲚物种地位的争论由来已久。早期学者基于生态习性、形态学特征、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等将长颌鲚和短颌鲚视为两个独立的物种。21世纪初,一些学者基于线粒体或核基因标记的分析,否定了短颌鲚和长颌鲚的物种地位,而统称其为同一物种——刀鲚,并认为短颌鲚和长颌鲚均为刀鲚的不同生态型。鉴于此,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院重点实验室杨健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利用耳石微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手段交叉优势,对长颌鲚与短颌鲚的物种分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耳石中锶钙“指纹”特征,区分了长江流域鄱阳湖、洞庭湖、长江口等水域采集的长颌鲚和短颌鲚个体及其生境履历,在此基础上,对上述个体标本开展了线粒体系统进化分析及核基因微卫星群体遗传分析。结果显示短颌鲚和长颌鲚之间基于线粒体遗传分化的指数(FST)为0.66,基于微卫星的遗传分化的指数为0.19,表明短颌鲚和长颌鲚已相互分离,两者应作为两个独立的鲚属鱼类物种来对待。
 
  本研究的结果不仅支持短颌鲚与长颌鲚各自的物种地位,还证实了两个物种内部生态型的多样性,可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上述成果相关论文“Mitochondrial DNA and microsatellite analyses reveal strong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wo types of estuarine tapertail anchovies (Coilia) in Yangtze River Basin, China”近期发表在《Hydrobiologia》上(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750-021-04541-w),此杂志已具有73年历史,是国际水生生物学著名专业杂志。博士研究生轩中亚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杨健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先后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农业财政长江专项 (CJDC-2017-22)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7JBFR02、2018GH14)以及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BK20160204)等项目的支持。
 
  (院重点实验室 供稿)
 
 

农业生物技术科普平台

电话:(010)68869850/(0535)6736261

QQ:3112742182

邮箱:media@foodmate.net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