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所胡红霞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表鲟鱼卵颜色候选基因及金色卵分子标记研究成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18  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浏览次数:84
核心提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所作为农业农村部鲟鱼遗传育种企业牵头重点实验室合作申报单位,与牵头单位千岛湖鲟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收集到62个金色卵(G)和黑色卵(B)俄罗斯鲟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研究。
  鲟鱼金色卵鱼子酱非常稀有,相较于其他颜色鱼子酱经济价值更高,因此,对影响鲟鱼卵颜色性状潜在基因的探寻并提升育种效益是我院水产所胡红霞研究员团队承担的鲟鱼种业联合攻关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鲟鱼卵颜色变异的遗传基础尚未见报道。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所作为农业农村部鲟鱼遗传育种企业牵头重点实验室合作申报单位,与牵头单位千岛湖鲟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收集到62个金色卵(G)和黑色卵(B)俄罗斯鲟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研究。显著富集的GO和KEGG通路与色素沉着(如蛋白质消化和吸收以及视黄醇代谢等)和免疫(如嘌呤代谢、噬菌体和霍乱弧菌感染)有关。12个基因(ACTA1、ADCY3、ADCY5、ATP6V1C1、ATP6V1H、CHST11、COL6A3、GART、KCNJ13、RDH10、KCNN4和XDH)被鉴定为可能影响鲟鱼卵颜色的候选基因。此外,应用FST和XPEHH方法同时鉴定的四个基因(ATP6V1H、GART、RDH10和KCNN4)开发了四个KASP标记,在其他28个俄罗斯鲟个体(13个金色和15个黑色)中成功验证,达到极显著水平(P值<0.01)。由两个正选择SNP构建的单倍型对金色卵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2.86%。
 
  这项研究为揭示鲟鱼卵颜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为金色卵鲟鱼的选育提供了可靠的分子工具。相关内容“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of Russian sturgeon (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 reveals selection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caviar color”发表在水产领域专业刊物Aquaculture 582 (2024) 740545。水产所胡红霞研究员团队宋海亮博士为第一作者,胡红霞研究员与合作单位许式见高级工程师为共同通讯作者。
 
关键词: 基因 水产 鲟鱼 实验
 

农业生物技术科普平台

电话:(010)68869850/(0535)6736261

QQ:3112742182

邮箱:media@foodmate.net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