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黑龙江所“无肌间刺鲫生长与免疫性能综合评价”有新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6-03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浏览次数:39
核心提示:由黑龙江所冷水性鱼类病害防控创新团队、淡水鱼类基因组学与基因编辑创新团队联合开展的“无肌间刺鲫生长与免疫性能综合评价”取得新进展。
  由黑龙江所冷水性鱼类病害防控创新团队、淡水鱼类基因组学与基因编辑创新团队联合开展的“无肌间刺鲫生长与免疫性能综合评价”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Growth Performance,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Antioxidant Capacity, Innate Immun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 Crucian Carp (Carassius auratus) Lacking Intermuscular Bones”发表于JCR1区期刊《Antioxidants》。
 
  鲫鱼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淡水经济鱼类,而肌间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鲫鱼的食用性和增值加工,成为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黑龙江所前期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创制出稳定遗传的无肌间刺鲫新品系(WUCI)。为了完善无肌间刺鲫的评估数据,推进产业化进程,团队全面评估了WUCI的生长性能、血液学参数、抗氧化能力与免疫性能。结果表明,1至4月龄的WUCI生长性能显著优于野生型鲫鱼(WT),WUCI的血清铁浓度显著高于WT,且WUCI表现出更强的肠道抗氧化能力,SOD、CAT、肝脏ACP活性显著高于WT。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后的WUCI与WT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另外,WUCI呈现出延迟免疫应答特征,其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和免疫调节介质(IL-10)等mRNA表达在感染后72 h达到峰值,且该峰值水平低于WT在24 h时相应峰值。
 
  该研究揭示了WUCI在生长、生理适应性和免疫应答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推进无肌间刺鲫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本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2400302)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4XT0101、2023XT0401、2023TD45)资助。
 
关键词: 淡水鱼 基因 鱼类 免疫
 

农业生物技术科普平台

电话:(010)68869850/(0535)6736261

QQ:3112742182

邮箱:media@foodmate.net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936号